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内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紧紧围绕“学党史、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”,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,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,积极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。6月8日,内师大物电院组织科技技术专家和“北疆科技支农”公益服务队,深入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锡勒乡红旗庙嘎查开展“科技下乡,助力乡村振兴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,受到了当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。
当天,服务队在红旗庙嘎查党群服务中心开展集中服务,活动围绕“农村电商、安全用电、电池回收、环境保护、节能减碳、智慧农业、农机强电、科技种植、新能源推广、家电测评及维修”等,宣传党和国家政策、普及科技知识10余项,现场接受村民咨询20多人次,解答农民们在家庭生活、劳动生产中关心的问题30多个,入户5家,免费为村民维修家用电器、农机农具等30多件,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,践行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宗旨。
“红旗庙嘎查是内师大对口帮扶点,从2014年开始扶贫帮扶工作到现在,老乡们看上了有线电视,通上了互联网,完善了基础设施,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。”“感谢内师大多年来对红旗庙的关心关爱,感谢内师大物电院的师生来红旗庙嘎查服务农民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红旗庙嘎查村委会田国祥副书记对服务队师生感激地说。据了解,随着村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,当地村民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。
据悉,内师大物电院立足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实践,坚持“科技下乡”20多年,“北疆科技支农”公益服务队先后赴内蒙古农村66个,开展公益服务500余次,服务农民群众10000余人,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,协助当地农民开设家电维修站店10余家。参加实践的学生升学就业累计500余人,每人每学年劳动课时累计120学时以上,服务队先后荣获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国家级奖项2项,自治区级奖项10余项,为打造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做出贡献。
内师大物电院党委副书记张伟表示:“本次活动学院派出段国俊高级工程师、李卫研究员等技术专家和学生组成的科技下乡服务队,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人才下沉、科技下乡、服务三农”指示精神。同时,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,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,而且通过具体行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。下一步学院将发挥专业优势,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”
腾讯网-活力内蒙古报道
北方财经网报道
【“北疆科技支农”公益服务队简介】
“北疆科技支农”公益服务队源于1992年成立的内师大物理系无线电小组,旨在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家电义务维修达到乡村文化振兴、科技支农北疆、服务推动就业和实践专创融通的目的。服务队立足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实践,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技术专家优势,致力北疆农村脱贫、农民获益、乡村振兴,在学校和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下,已经坚持了20多年,在社会企业、新闻媒体以及专家智库的赞助与协助下,建立健全了可推广且较为成熟的校村服务公益平台和双创教育基地,为打造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做出贡献。
20年多来,服务队聚焦小康脱贫工作,共赴内蒙古地区农村65个;促进农民生活富裕,服务群众10000余人;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,开展公益服务500余次;推动科技文化传播,传授科学知识30余期、宣讲国家政策50余场;践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,义务维修家用电器6000余件,开展家电维修与检测等培训和服务200余人次;团队集体和个人累计获科技竞赛国家级铜奖2项,国家专利11项,自治区级获奖200余项;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,成员升学就业累计500余人;劳动教育贯穿始终,每人每学年劳动课时累计120学时以上;夯实双创基地建设,打造社会实践、创新创业基地12个;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,协助当地农民开设家电维修站店10余家。
服务队公益服务实践与大学生第二课堂、职业教育、劳动教育、双创教育相融合,与乡村文化振兴、农村现代化建设、农村劳动力就业相结合,建立科技支农示范+双创教育新模式。服务队先后荣获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国家级奖项2项,自治区级奖项10余项。实践证明,此公益服务新模式具有实效性、可持续性、教育引领性。展望未来,服务队公益服务实践力争覆盖我区12个盟市、102个旗县、766个苏木乡镇、264个城镇街道和11165个嘎查村、2363个社区。有梦想就有舞台,在中国梦奋斗征程中,北疆科技支农服务队未来可期!